#亲子游
#美食
#人文游
#购物
 小时候,我住在东直门内,距离苏联大使馆不到五分钟路程。在那个以灰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的年代,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在街上还是挺显眼的。树叶掉光之后,我们时常能够见到那些金发碧眼们穿着短裙逛街,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不怕冷。在使馆前的马路上,偶尔能够见到几个“小黄毛儿”骑着自行车飞驰。他们从来不靠近我们,也不和我们说话。我们知道,他们是使馆里的苏联孩子。
 懂事儿之后,听收音机成了我每天最大的娱乐。我家有一台挺大的收音机,和后来买的十二寸黑白电视差不多大小。收音机是父亲从苏联带回来的,音质非常好。后来了解到,父亲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在苏联莫斯科加里宁有色金属与黄金学院留学四年,至今已经六十多年了。时光流逝,当年的苏联变成了后来的独联体,之后又分成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还取代了当年苏联的位置,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多年以来,在我们耳边,时常回想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红梅花儿开》等苏联老歌那优美的旋律,而“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以及“同志们不要拥挤,让列宁同志先走”等经典电影台词,更是耳熟能详。克里姆林宫、红场、冬宫、夏宫……俄罗斯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向往。
 一九九八年,我第一次出国,是因公前往俄罗斯。当时,时间紧迫,因公护照无法办理,对方给我办理了旅游护照。我们先从哈尔滨飞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然后乘汽车去了共青城。这里虽然在俄罗斯境内,但特色鲜明的建筑却不多。在一周时间里,由于事物繁忙,我们无暇游览当地的风景,只在周末的时候到周边的商场里转了转。由于一行五人中唯一的相机发生了故障,竟然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今年五月,在考虑暑期旅游路线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这个近邻——俄罗斯。一番比较之后,我们选择了《俄罗斯-金环谢镇8日游》这条线。首先,这条线是途牛包团,所以价格相当实惠。第二,行程中安排的是“三飞+Sapsan高铁”,既可以体会一下俄罗斯的高铁,又省去了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之间夜火车的烦恼,还减少了四飞中常发生的飞机延误现象,可谓一举多得。第三,除叶卡捷琳娜宫殿外,其他重要景点几乎全含,减少了过多自费项目的负担。此外,还可以欣赏一下常规线路中较少包含的拉多加湖,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行程了。
 交款之后,我几次去父亲那里翻阅他当年的老照片,听他讲述在俄罗斯各地学习和生活的往事。随着日期的渐渐临近,我对这个和我有着诸多不解之缘的国度越来越期待。从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到今天不断变革和市场经济中的俄罗斯,真的很想去看一看这片神秘的土地,追寻父亲六十年前的足迹,顺便圆一下自己十八年前的俄罗斯旅游梦。
 根据行程,我们应该于7月12日午夜到达首都机场T2航站楼。办好一切手续之后,乘坐13日凌晨4:50的飞机飞往圣彼得堡。
 12日21:00,我们收拾停当之后,突然接到了领队的电话,说飞机延迟了,而且不知道多少时间。总之,今晚不用去机场了。具体什么时候才能去,要等电话通知。23:30,正当我们为睡与不睡矛盾的时候,电话来了,要我们于次日上午八点到机场集合。具体飞机什么时候飞,不得而知,估计中午之前差不多吧!无论如何,总算有了准点。由于去机场的车没有落实,我一宿基本没睡踏实。
 作为途牛的白金客户,我的一项权益是专车送机。早上四点半,我起床去和途牛的客服联系,得到的答复是无法为我约车。我可以自行打车去机场,途牛报销。六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首都机场,开始了这次的俄罗斯之旅。
第一天  北京—圣彼得堡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来到位于T2航站楼二层的出境口,我发现这里聚集了不少人。尽管大家不属于同一家旅行社,具体行程也各不相同,但目的地都是俄罗斯,全是这趟航班,所以讨论的内容基本相同。据说由于航班从圣彼得堡飞过来时已经晚了好几个小时,所以回去的时间自然会推迟,好在目前飞机已经到了。话题一:飞机究竟什么时候起飞?话题二:耽误的半天怎么办?其它,基本就都是牢骚了……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找到了疲惫而无奈的领队和怨声载道的团友们。由于有着相同的话题,所以大家很快就熟了。之后的几十分钟里,人们陆陆续续赶到,终于凑齐了我们这个“35+1”的团队。
 领队小孙把大家集合好,先是对航班的事表示无奈并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和安抚,接着就是收自费项目的钱和小费。由于事先做好了攻略,我们一家三口报了叶卡捷琳娜宫殿、莫斯科地铁和新圣女公墓三个项目,几个原本拿不定主意的家庭也跟着我们报了相同的项目。
 终于可以办理各种手续了,大家纷纷排起了队。
 经过了托运、出关、安检等环节及变更登机口的折腾后,我们登上了摆渡车。在坐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登机了。
 中午十二点多,飞机起飞了。这架飞机属于俄罗斯维姆航空公司,座椅间的距离不小,但个人娱乐系统却相当落后。除俄罗斯方块、祖玛、数独等小游戏外,其他电影、电视和音乐一律没有,所以连耳机也没有发。
 下午两点,我们得到了一份早餐。由于俄罗斯时间比北京晚五个小时,所以现在相当于当地早上九点钟。
 和我们以往坐过的其他航班相比,这架飞机上的饮料品种实在匮乏,只有常温的可乐、七喜和水。如果你需要的话,偶尔会有咖啡和茶。
 北京时间傍晚六点多,又开始发午餐了。空乘直接给了我一份鸡胸配土豆泥。有团友得到的是牛肉米饭,从表情上看,味道似乎不是很理想。
 经过了长时间的无聊飞行,我们于北京时间晚八点半到达圣彼得堡机场。在当地,刚好下午三点半。之后,是缓慢的手续办理过程。当排在最后的领队走出来的时候,第一个办完的我已经出来一个半小时了。
 小贴士:去俄罗斯旅游,坐俄航的飞机价格比较优惠,但机上设施和服务比国内航班差一些。睡不着的人最好带上本书,否则一定会感到无聊。
 地接导游尼克是西伯利亚人,二十四岁,风趣、幽默,汉语吐字清晰,常常带着些“儿话音”,虽然声调怪怪的,但非常随和。根据原来的行程,我们应该于上午到达,然后玩一整天。但是,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看 到大家疲惫的面庞和写在脸上的焦虑,尼克不慌不忙地安慰道:我办事,你放心!所有景点都不会少!
 我们拖着行李箱步出机场,去找来接我们的大巴车。外面,蓝天白云,气温适中,非常舒服。
 由于时间关系,尼克调整了行程,首先带我们去参观冬宫。坐在车上眺望窗外,我发现这边的建筑都不是很高,以板楼居多。
 大巴在市区里穿行,尼克信手拈来,风趣地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在经过一尊列宁雕像之后,尼克讲道:近些年,俄罗斯的列宁雕像越来越少。这一座列宁雕像是右手平着向前伸的,俗称“列宁打车”。
 圣彼得堡靠近北极圈。每到仲夏,这里的日照时间长达二十小时。幸亏这样,我们才得以在两天里把路程上失去的时间全部追了回来。
 作为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曾经的首都,圣彼得堡曾三次更名。从最早的圣彼得堡到后来的彼得格勒、列宁格勒,直到1991年恢复圣彼得堡的原名,标志着苏联时代的彻底结束。
 来到著名的冬宫广场,左侧一座绿白相间的三层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和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的冬宫。据说走遍这里三百五十间展厅的行程超过二十二公里。如果在馆藏的三百多万件藏品前各站一分钟的话,每天八小时连续不停地看,至少需要十五年。
 冬宫广场是俄罗斯最大的广场,是圣彼得堡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广场中央,矗立着高47.5米、直径4米,重达600吨的亚历山大胜利柱,这是为了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领俄军战胜拿破仑而建造的。柱顶,雕刻着脚踩着毒蛇的天使。
 冬宫广场南侧,是曾经的总参谋部大楼。长长的大楼中间,是双重凯旋门。门顶站在罗马战车上的是胜利女神的雕像,同样是为了纪念战胜拿破仑而建造的。
 晚上六点半,游人已经不是很多了,冬宫门口的小摊前比较萧条。
 我们在广场上玩了十几分钟后,尼克拿着耳机赶来了。带上效果不佳的耳机,我们进入了昔日沙皇的宫殿。这里,曾经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十月革命之后,被辟为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冬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初建于1754~1762年,后被大火焚毁。重建之后,多灾多难的冬宫又在二战中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战后才得以修复。
 走进这座精美的艺术殿堂,首先是一条长长的走廊。
 走到尽头转弯,迎面是一座铺着红毯的白色大理石台阶,这就是著名的“约旦大阶梯”。当年,在基督教祭日的主显节时,皇族从这里走下来,到涅瓦河畔接受洗礼,如同以色列人每年的这一天去约旦河受洗一样。
 在阶梯的栏杆、扶手和立柱上,各式雕刻线条明快。在窗户、廊柱和灯具上,到处镶嵌着金色的花饰,精美绝伦。
 顶部天花板上,是著名油画《众神归来》。
 从约旦大阶梯上去,我们来到了彼得厅。又称为小御座厅的彼得厅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帝国的缔造者彼得一世而建造的。
 大厅中间墙上,所挂为彼得大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荣誉女神在一起的画像,象征胜利永远与其相伴。在画像下方的木制御座上,镶嵌着各种镀金银饰。椅背上,是用银线绣成的俄罗斯国徽。
 前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尼克介绍说,这里是用来跳舞的。
 军事厅又称祖国战争画廊或英雄厅。在两侧的红色墙壁上,镶嵌着332位俄罗斯将军的画像,他们都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或1813~1814年的远征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有的连相貌也没有留下,只在空空的墨绿色衬底下面的金色画框中刻着名字。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能够以这种形式名留青史也算是最高荣誉了吧!
 后面的圣乔治大厅又被称为大金銮厅或大御座厅。
 这里的天花板是镀金雕花的。
 美丽的拼花木地板是在铺满之后,按照花纹的形状挖掉,再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九种珍贵木料填进去的。
 在常胜将军格奥尔吉的大理石浮雕下面,是皇帝的御座,椅背正面和背景都是俄罗斯的双头鹰徽。
  在后面的过厅里,展示着大大小小许多 藏品。玻璃柜里,一只小狗看起来尤为眼熟。仔细看去,竟然和普京颇为相像,难道这是几百年前的暗示吗?
 在阿拉伯厅中间,摆放着一架精美绝伦的金孔雀钟,是冬宫的镇馆之宝。我们于18:55到达的时候,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了。19:00,钟声响起,透过拥挤的人缝,但见傲立在金色树枝上的那只披满金铂的孔雀慢慢地转身并张开了华丽的尾巴。与此同时,旁边的金色公鸡点头、银色猫头鹰摇头,相映成趣。一时间,无数手机、相机高高举起,站在后面的人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了。
 为拍好金孔雀钟的全貌,我在这里等候了很久。
 在冬宫,有不计其数的绘画珍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提香、伦勃朗、梵高、塞尚、高更、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多人的传世名作,许多都是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位期间花费重金购得的。
 目前,达芬奇的画只有十幅留存于世,冬宫里有两幅,尤为珍贵。在达芬奇大厅,透过重重保护,我拍下了这两幅达芬奇的真迹。冬宫规定可以拍照,但不能开闪光灯。左图是达芬奇较为早期的作品《持花的圣母》,右图是保护在玻璃罩中的《圣母丽达》,这张画有个特点,就是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耶稣都似乎在与你对视。
 天花板上,镶嵌着不同尺寸的油画。
 由于过于专注,不知不觉中,我的耳机里已经听不到尼克的声音了。和大部队失联后,我没有惊慌,继续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凭感觉往前走。
  提香作品《偷窥者》所画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暗喻忠诚与背叛。面对心怀不轨的老太婆,忠诚的狗扑上去阻止,而猫则像内奸一样躲在床下偷偷张望。画中男人左腿的角度和位置明显有问题,不知大师是何用意。
 1775年,叶卡捷琳娜女皇在梵蒂冈欣赏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后,立即派画师前往临摹,最后,在冬宫里复制了整个走廊。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
 我独自在骑士大厅、雕塑厅、木乃伊厅等多个大厅穿行,一路欣赏着那些绝世无双的艺术珍品。在冬宫里,每一个大厅都各具特色,装饰与布置绝无雷同。墙壁上、天花板上,各式吊灯和金、银、铜饰、浮雕比比皆是,流光溢彩、极尽奢华。
 冬宫之美,在于展品丰富精致,更因其当年的皇室背景而满眼金色,这是其它几大博物馆所不具备的。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欣赏艺术品,这种感觉无与伦比。
 冬宫的铁艺大门也很惊艳!下面左图拍自冬宫内部,右图是从外面拍摄的。
 冬宫门外,一男一女两个当地人穿着沙皇和女皇的衣服揽客合影。俊男靓女,生意不错!
 广场中间,有几辆漂亮的马车来回转来转去。尽管游人不多,但马车似乎闲不住,几乎一直在忙。
 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在广场中间休闲,悠然自得。
 在停车场,可以拍到冬宫全景,位置绝佳。
 去吃饭的路上,尽管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我还是边走边欣赏街景。
 路边的教堂不知什么名字,但很漂亮。
 餐厅离冬宫半小时车程,看起来不怎么起眼。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一刻了。
 晚餐有荤有素,味道尚可。出门在外吃团餐,要求不高。
 饭后,我们驱车四十分钟来到了位于瓦西里岛的宾馆。
 宾馆一角的布置颇有特色,背景中的画很漂亮。
 走进房间,感觉挺干净,就是床实在太窄了,估计只有一米来宽,真担心半夜翻身时掉下去!
第二天  圣彼得堡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早上,我们七点二十出门去吃早饭。走进餐厅,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了。找到位置后,我们急忙去取餐。宾馆里,早餐的种类还算说得过去,只是蔬菜少得可怜。当然,对于我们这种不挑食的人来说,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
 在俄罗斯,几乎所有景点的厕所都是收费的。虽然三十到五十卢布不算多,但对于早已习惯免费如厕的国人来说,饮料还是少喝为妙。
 八点钟,我们准时出发,去市内参观教堂。第一站,我们首先见到了伊萨基辅大教堂。
 伊撒基辅大教堂高102米,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教堂内外装饰十分考究,仅黄金就用了四百多公斤。尼克介绍说,这个教堂排名世界第四,不知是什么标准。在欧洲,我听说过好几座排名世界第四的教堂,就像世界第八大奇迹一样。
 距离圣伊撒大教堂不远处,是著名的“十二月党人广场”。
 1825年12月26日清晨,“十二月党人”军官带领的近卫军们来到这里,他们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解放全国农奴。下午,起义军人数增至三千余人,周围还有两万余名拥护起义的百姓。然而,起义最终被镇压,现场被打死的起义军官兵和群众共达1271人。之后,共有五百多人受审,五位首领被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在起义爆发一百年后的1925年,这座广场由原来的“枢密院广场”被正式更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
 在“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矗立着圣彼得堡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青铜骑士像。雕像是由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内历经十二年创作完成的。
 铜像被安置在一块重达一千六百吨的天然巨石上。彼得大帝骑着腾起前蹄的骏马,两眼炯炯有神,眺望着远方。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着打败了入侵的敌人,据说是暗喻瑞典的。彼得大帝手指的方向,也是对着瑞典的。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欣赏,这尊不朽的雕像都能使你感受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铜像底座的天然巨石是在芬兰发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把巨石拖出沼泽,再用底部装有铜球的木梁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达这里。
 雕像后面的米黄色建筑是法院。
“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的花坛非常漂亮。蓝天白云之下,五彩缤纷的花朵组成了各式图案,颇具艺术感。
 下一站,我们去看坐落在涅瓦大街上的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奠基,十年竣工。教堂以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蓝本,气势磅礴、古色古香。喀山大教堂属于俄罗斯最大的教派——东正教。在俄罗斯,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信奉东正教,包括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普京曾经说过,没有东正教,就没有俄罗斯。在喀山大教堂里,供奉着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多年来,据说喀山圣母像曾多次显灵,包括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寒流,使拿破仑的军队冻死过半;托梦给东正教皇说寒流将再次出现,造成德军的惨重损失。
 东正教规定教堂的圣堂必须面向东方,由于侧面临街,建筑师们在喀山大教堂的这一面设计了许多壮观的廊柱。在赞叹之余,人们往往会忘记这边其实不是教堂的正面。
 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两侧,是打败拿破仑的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和俄罗斯陆军元帅巴克莱•德•托利像。
 教堂前面的广场上,许多鸽子在自由自在地觅食。
 对面,是涅瓦大街,还可以远远望见著名的滴血大教堂。
 上车后,我们在街道中穿行。即使在车上,也能拍到漂亮的风景。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滴血大教堂附近。尼克为我们推荐的地方拍出照片来效果不错。看看前面没人,我顺着河边又前行了几十步,感觉效果堪称更为完美。
 在圣彼得堡的所有教堂中,滴血大教堂无疑是最美丽的一座,更是世界十大教堂之一。
 公元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乘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遇刺。当时,一个“民意党”成员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的伤情,被随后飞来的第二枚炸弹炸断双腿。回到冬宫几小时后,这位仁慈的君主医治无效去世。1883年,亚历山大三世下令在其父遇刺的地方修建教堂。建筑师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设计,历经二十四年建设完工。
  接着,我们驱车一个半小时前往参观拉多加湖。
 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在圣彼得堡东约四十公里,是欧洲最大的湖泊。二战期间,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拉多加湖成为了交通运输的生命线,军事补给品的供应及伤病员的撤离全部取道拉多加湖。
 一路上,蓝天白云、绿草依依,各式建筑独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湖边,是绿树和沙滩。
 沿着木质步道前行,我们来到了建在沙滩上的餐厅。
 餐厅内部,装饰古朴,富有韵味。
 在这里,我们品尝的是俄餐。按照当地的习惯,米饭是夹生的。熏野生鱼味道一般,远不及传说及想象中那样美妙。
 餐厅环境优雅,周边景色宜人。
 饭后,我们匆匆离开了餐厅。由于赶时间,我们无法在这里多作停留,只能通过照片把美丽的拉多加湖留在了记忆里。
 回到圣彼得堡市区,我们来到了夏宫门前。
 夏宫又称彼德宫,始建于1704年,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因百余座雕像、一百五十座喷泉和两千多个喷柱、多座梯形瀑布闻名于世,有喷泉之都和喷泉王国的美称。在二战中,夏宫遭到了德军的破坏,几乎变成废墟。战后,经过俄罗斯工匠们的精心修复,夏宫重新焕发了生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年,彼得大帝对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羡慕不已,发誓要建设一座更为美丽的宫殿。他不仅对工程进行重要指示,还参与了具体的筹划和设计工作。
 夏宫分为宫殿、上花园和下花园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宫殿和上花园建在高坡上,比下花园高十八米。穿过可以免费参观的上花园,我们从检票口进入下花园。
 在宫殿正下方,是一个大型喷泉群,包括37座金色雕像、29座浅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两座梯形瀑布,是夏宫花园中的精粹。站在宫殿前的平台上向北眺望,笔直的运河直通芬兰湾,两侧无数喷泉水花四溅,喷涌出的水柱与金色雕像交相辉映,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在这里,你有没有兴趣和身着俄罗斯宫廷服饰的表演者照上一张呢?
 沿着宫殿北面的台阶拾级而下,身旁喷泉浓浓的水汽打在我们身上,潮潮凉凉的,非常舒服。
 远处,是无数喷泉和大片如茵的绿草。
 回头望去,坡上黄白相间的建筑及其顶部那些金色的“洋葱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漂亮。
 夏宫花园里的喷泉水源引自数公里外的巴比贡山。由于完美地利用了自然高度差,所以这里没有水泵,也没有其他动力装置。
 来到下面的平地上,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夏宫最著名的隆姆松喷泉。在半圆形的水池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与狮子搏斗的金色雕像。
 从参孙双手掰开的狮子口中,冲天而出的水柱高达二十二米,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珠飞溅,光彩夺目。
 继续前行,园中美景不断,大大小小的喷泉随处可见。
 下图是园中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地方——洗手间。在俄罗斯,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大街上,几乎所有公厕都是收费的,只有昔日皇家园林里的公厕是免费的。
 园中,有几座喷泉非常有名,下图为狮子喷泉。
 位于西部海边不远的玛尔丽宫是仿照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郊外的行宫马尔丽宫修建的。当年,彼得大帝对巴黎马尔丽宫的庭院设计、瀑布、水池和亭台的巧妙运用惊叹不已,决定在夏宫中也仿造一座。这里曾是沙皇起居室,后为彼得大帝私人物品的储藏室。
 一路走来,许多喷泉叫不出名字,一些建筑也不明所以,但都别具特色。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芬兰湾,见到了蔚蓝的波罗的海。
 接着,我们陆续见到了著名的夏娃喷泉和亚当喷泉。
 行走间,一阵悦耳的乐曲声飘入耳际。循声望去,一支小乐队坐在树荫下演奏。尽管围观的人不多,但他们毫不在意,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前面的喷泉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了彩虹。
 这个“小蘑菇”上面喷出的水时断时续,引得许多游人轮流冲过去挑战。
 园中面积不小,观光车总是人满为患。
 这张警示牌非常形象。无论你懂不懂俄语,任何人都看得懂。
 看看时间所剩无几,我们匆匆往回赶。一路上,又见到了不少漂亮的喷泉。
 由于事先做好了攻略,所以我们一家三口没有选择每人五百元参观夏宫宫殿的自费项目。事后,和进去的团友交流,发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时间只有那么多,我们连夏宫花园都没有逛够,怎么可能把宫殿和花园一起逛完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宫宫殿里不让照相,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实在太受限制了!
 来圣彼得堡旅游,除冬宫和夏宫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须去的,那就是叶卡捷琳娜宫殿及花园。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俄罗斯皇家及贵族们夏天的居住地,故又称为”皇村“。由于普希金十二岁时曾经在这里读书学习过,1937年,在诗人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皇村“被改称为“普希金城”。
 “普希金城”位于圣彼得堡市区南部约二十五公里处,距离夏宫大约半个小时车程。一路上,我们欣赏着窗外的绿树和蓝天白云,心情格外舒畅。
 下车后,穿过一片绝美的森林,我们远远望见了一片蓝白相间的建筑和一个漂亮的金色大门。
 沿着林荫大道前行不远,穿过大门,我们进入了五个金色洋葱头下面的那片神奇世界。
 叶卡捷琳娜宫是彼得大帝在1717年为其第二任妻子、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一座消夏别墅。其女伊丽莎白女皇登基后,于1741年开始对这座略显简朴的庄园进行扩建,不仅新建了宫殿,扩展了花园,还建起了园中的第一批建筑。1752年~1756年,建筑师B•拉斯特雷利对这里进行了重新改造并使之焕然一新。改造后,天蓝色与白色相间、配以金色雕饰的宫殿长达306米,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造型丰富的雕塑和凹凸有致的结构使数百米长的建筑丝毫不显得单调和呆板,选用这三种颜色的原因是这里的女主人具有白的皮肤、蓝色的眼睛和金色的长发。
 在叶卡捷琳娜宫的外墙上,有许多雄壮男性低头撑住梁柱的雕塑,象征着对女皇权贵的屈从。
 想要进入叶卡捷琳娜宫,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游客众多,里面又严格限制参观人数,所以队排得很长。由于时间关系,尼克帮助我们排队,让我们先到花园里游览。
 叶卡捷琳娜宫花园是伊丽莎白女皇在位时修建的。这里,精心设计和修饰过的草坪、排列整齐的树木和星罗棋布的白色雕像,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女性的柔美和风韵。
 草坪上的绿顶小屋称为下浴室。
 水池对面这座小巧的建筑称为上浴室。
 湖边这座蓝白相间的美丽建筑是女皇专用的舞厅,也是她与情人幽会的地方。
 在宫廷花园旁边,有一座两层的回廊式建筑,这就是著名的卡梅伦美术馆。
 在父亲的相册里,有一张同样位置的照片。父子两代人,在同一个地点拍照,间隔了六十多年。 
 正当我们逛得起劲的时候,领队开始到处找人,说马上就要排到了。我们匆匆跑过去,前面的队伍里人头攒动,不下百人。在俄罗斯,循规蹈矩地排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看到我们这样一大群人加进来,不知后面的人怎么想。侧眼望去,似乎大多是当地人。也许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了吧,我的心里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如果不是时间太紧,我们还真不好意思在外国插队。静下心来观察,这里每次会放五十人左右,每次间隔将近二十分钟。
 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混在一大批人后面进入了大门。尼克本来很开心,但清点人数后,却发现有两个人被拦在了外面。为了统一行动,我们只能在里边等候。由于参观心切,大家都无心去逛这里的工艺品店。
 参观开始,我们从铺着红毯的白色意大利大理石台阶上楼。
 两侧墙壁和天花板上,到处是精美的雕饰。
 我们首先进入了宽敞明亮接待大厅,这里有大、小窗户各二十四扇,光线充足。在窗与窗之间,设有镀金浮雕装饰的镜子,使大厅空间显得更加宽阔。天花板上,绘有巨型油画《俄罗斯凯旋》,大厅的地板是由橡木、枫木、胡桃木等木材制成的。
 继续前行,是第一前厅。巴洛克风格的镀金花纹装饰和三百三十支蜡烛使这里显得尤为金碧辉煌。墙壁上的瓷砖壁炉是从荷兰购置的,有点像我国的青花瓷。天花板的油画是意大利画家绘制的《巴胡斯和阿里亚德妮》。
 穿过浮雕、木雕、镜子和蜡烛装饰的第二前厅,我们来到了金光闪闪的第三前厅。这里,依然是一片金色的世界。
 天花板上的油画。
 掉过头来往回转,首先经过的是授勋者宴会厅,这里是举行小型招待会的地方。
 从授勋者餐厅出来,穿过主楼梯,是白色宴会厅,这里举行豪华宴会的地方。椭圆形的餐桌上,摆放着带有印度风格的华丽餐具。墙上、天花板上,悬挂着多幅绘画。
 在接下来的红柱厅里,墙上的红色装饰是用红色锡纸制作的。
 国际象棋是用红珊瑚和象牙雕刻的。
 绿柱厅墙上的绿色装饰是用绿色锡纸制作的,和刚刚走过的红柱厅相宜得章。
 继续前行,是肖像大厅,里面挂着叶卡捷琳娜一世及其女儿伊丽莎白的肖像画。
 我们进来的时候,由于马上就要停止入场了,所以一路上并没有遇上太多人。对于喜欢照相的人来说,这应该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走到这里,开始有些拥堵。尼克介绍说,前面人最多的地方就是琥珀厅。为了怕影响大家参观,一般前一个团队出去,下一个团队才可以进去。在叶卡捷琳娜宫,只有琥珀厅不允许照相。
 1701年,普鲁士王国的第一代国王弗里德里希为庆祝自己加冕,开始在柏林的宫殿里建筑琥珀宫。各国工匠花费十年时间,采用比黄金贵重十二倍、需要在地下埋藏四百多万年才能形成的天然琥珀,配以钻石、宝石、黄金和银箔,制成了十二块护壁镶板和十二个柱脚。这些琥珀、黄金和宝石的总数量高达十万多片,总重量超过六吨。彼得大帝参观后,欲重金购置,却被对方回绝。
 1713年,弗里德里希一世去世,其子威廉一世继位。他不喜欢富丽堂皇的建筑,却对美女更为热衷。为了与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结盟,1716年,威廉一世将琥珀宫送给了彼得大帝。次年,琥珀宫被从普鲁士(现在的德国)运到了圣彼得堡。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叶宫的工作人员用薄纱和假墙纸将琥珀宫盖住,并将其伪装成仓库。但是,琥珀宫很快被进驻这里的德国士兵发现了。他们将琥珀宫拆卸下来,装满二十七个箱子运回德国。此后不久,琥珀宫神秘地失踪了。时至今日,当年那些从琥珀宫拆下的珍宝依然不知所踪。
 2002年,俄罗斯在德国政府的资助下重建了琥珀宫。尽管不是最早的那批琥珀壁板了,但所用琥珀的质地却丝毫不比当年差。
 等待期间,我在琥珀厅外远远拍了一张照片。因为没有规定不允许在房间外面拍,我又没有使用闪光灯,所以看门的俄罗斯大妈也无可奈何。
 前方是绘画厅,里面陈列着许多从国外购买来的名家力作。
 ‍‍下一间,是墙壁上贴着白色织锦的小白色餐厅。
 前面,依次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客厅和餐具室。
 接着,外面有参观了别具一格的绿色餐厅和铺着漂亮拼花木地板的摆桌房。
 在最后的过厅里,有技术人员为恢复当年原貌而辛勤工作的照片,也有各国政要前来参观的留影。
 从叶宫宫殿出来,我从尼克那里争取到了十分钟,最后拍了几张叶宫的外景。
 叶宫门口,有一所不怎么起眼的房子。尼克介绍说,这里是普希金曾经就读的学校。
 花坛里,是普希金的雕像。那慵懒的姿势,是不是正处在构思之中呢?
 坐上车,我们只用了十分钟,就到达了餐厅。
 今天,大家逛了整整一天,走了太多精彩的景点。此刻,身心俱疲的我们面对可口的饭菜,自然胃口大开。
 按照行程,我们还要参观一个景点,叫做斯莫尔尼宫。这里原为贵族女子学院,苏联时期曾作为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办公楼,现为圣彼得堡市政府。不巧的是,由于这里正在维修,我们只见到了被层层包裹住的建筑外形。至于具体是什么样子和颜色,只能回国上网补课了。
 由于赶行程,这一天我们早出晚归,整整跑了十四个小时,终于把来时路上损失的时间追了回来,但确实已经人困马乏了。
 小贴士:在这一天的行程中,有夏宫和叶宫两大花园,都是非常重要的景点。一般情况下,团费中含有两个花园,而这两个花园中的夏宫宫殿和叶宫宫殿则属于自费项目。无论在哪边,逛花园和宫殿的时间加在一起只有那么长,想要两边都放开逛根本来不及。相对而言,以喷泉闻名的夏宫花园自然要比叶宫花园漂亮一些,而建得较晚的叶宫肯定比夏宫更值得一看。两相权衡,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夏宫花园和叶宫宫殿上。
 第三天  圣彼得堡—莫斯科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昨晚,导游通知今早离开宾馆时要退房,八点钟出发。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于七点一刻直接拖着行李箱下楼吃饭。餐厅里,一如既往的人多。有了昨天的经验和充足的时间,我们很快取到了早餐。不知为什么,蔬菜供应依然紧张,去了好几次,但总是拿不到。
 饭后,大家准时上车,前往景点。车行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涅瓦河边。
 河流是城市的灵魂和美的象征。在欧洲,许多著名城市都会拥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在圣彼得堡,涅瓦河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将城市中的一座座艺术殿堂串联在了一起。
 在我们这个团队中,有十五人跟随尼克去走自费项目——涅瓦河游船,剩余二十人跟着领队去逛灯塔广场。
 走在涅瓦河边,可以见到彼得保罗要塞及河边停靠的各式船舶,还可以远眺不远处的灯塔广场。岸边,是绿白相间的冬宫。
 圣彼得堡是在芬兰湾畔的涅瓦河口建造起来的城市。资料记载,圣彼得堡大大小小的河流和运河总计八十六条,水面面积达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三百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早已成为圣彼得堡独具一格的风景线,无论钢桥、混凝土桥,还是铸铁桥、木桥,都承载着圣彼得堡悠久的历史,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每天凌晨一点左右,涅瓦河上的二十一座桥梁相继开启,让过路的大型轮船通航,约两小时后恢复原状。
 在涅瓦河的所有桥梁中,冬宫桥的名气最大。它连接着著名的冬宫和证券交易所,长260.1米、宽27.8米。
 港口岸边红色的罗斯特拉灯柱南北各一个,高约三十二米,由建筑家托姆•朵•托蒙设计。比较早的时候,罗斯特拉灯柱曾用于船只出入时的照明,但已经停用多年了,只在每年5月27日圣彼得堡城市纪念日庆典当天点亮。在灯柱两侧,各雕刻着一尊五米多高的神像,分别代表俄罗斯的四条主要河流:伏尔加河、涅瓦河、沃尔霍夫河和第涅伯河。罗斯特拉是船头的意思,胜利后用敌船的船头装饰灯塔,源于古罗马的一种习俗。
 灯柱的侧面。
 旁边,有雕塑和如茵的绿草。
 对面,是曾经的证券交易大楼,现在是海军博物馆。
 我们在灯塔广场玩了一会儿,采购了几个冰箱贴。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来得及去看涅瓦河边的狮身人面像。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遗憾,就是原来停泊在涅瓦河边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因为整修没有展出。在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所提的这一声炮响,指的就是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攻打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炮声。这一关键的炮声,已经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在苏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就这样写道:“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纪元的开始。”在我们回国后不久的7月31日,也就是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俄罗斯每年一度的海军节。当天,总统普京登上了修复一新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只差十几天,我们无奈地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擦身而过。
 集合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我们沿着涅瓦河一路前行,早有准备的路边小贩纷纷拿出了各种措施。
 河边,停泊着两艘漂亮的游船,生意看起来不是太好。
 在圣彼得堡,我们的最后一个项目是自行游览涅瓦大街一小时。在涅瓦大街一号商场,有各式各样的套娃和图书、首饰等。我们逛了一圈,发现套娃有从几百卢布到六万多卢布多种档次。在这里,介绍圣彼得堡的中文图书标价只有399卢布,折合人民币四十块钱左右。在灯塔广场,一模一样的书,几个游动小贩直接要价一百块人民币。
 漫步在圣彼得堡最古老的涅瓦大街上,街道两旁的建筑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这里有购物中心、名人故居、古老的教堂和许许多多历史遗迹。可惜的是,一没有导游介绍,二是时间太短,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了。
 街边的小咖啡店卧虎藏龙,粉笔画感觉不错。蹬车的木头人是会动的。
 这一家的大套娃挺漂亮,来张艺术的!
  在圣彼得堡,政府规定除教堂外,所有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冬宫。看,各种建筑的高度是整齐划一的,体现出了规范的美。
 十一点半,我们一起乘车去东方茶楼吃午饭。
 这里的老板既热情又亲切,菜也很可口。由于赶时间,我们无暇与老板细聊,只能匆匆吃完,去赶一点半的高铁。在圣彼得堡,我们吃了好几顿中餐,却没有一个餐桌上有转盘。出门在外,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克服,但总感觉不是很方便。
 坐在车上,窗外街上的建筑非常漂亮。尽管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或者有什么历史,但我还是愿意把它们留在记忆里。
 在俄罗斯,乘坐火车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体验。圣彼得堡共有六座火车站,都是以火车目的地来命名的。比如我们这一次要去莫斯科,就要去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而火车到达的地方,是莫斯科的圣彼得堡火车站。
 当我们来到莫斯科站的时候,不禁大失所望。众所周知,早在七十多年前,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地下交通体系。而当时,大多数国人都难以想象为什么地下还有铁路。到达莫斯科后,我们还要参加看地铁的自费项目,为什么作为主要交通方式的火车发展得如此迟缓呢?这个站台,无论规模还是设施,都比不上国内二线城市的火车站。
 我们拖着行李箱来到了站台。右边这列是我们即将乘坐的前往莫斯科的高铁。
 上车前,列车员非常认真地一个个验票。
 来到车上,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座位上都放着一个纸袋。打开展示一下,里面包括眼罩、水、酸奶、果汁、小面包和巧克力,挺温馨的一种感觉。
 火车开动后,窗外的景色看起来还算不错,只是车速比国内的高铁差多了。半个小时之后,列车员给每个人发了一个三明治。不知何时,外面开始下起了小雨。车上,大家有的休息,有的聊天,自得其乐。
 四个小时之后,随着列车越来越接近莫斯科,窗外的天已经蓝了。
 晚上五点半,列车到达了莫斯科。
 这是我们乘坐的高铁。
 在莫斯科,有几座气势磅礴的建筑非常独特,这种斯大林式的建筑风格对东欧各国及中国等许多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在北京、波兰华沙、朝鲜平壤等地,此类建筑物至今依然随处可见。据说,当年斯大林曾计划在莫斯科修建四十座这种风格的建筑,但最终只建成了七座,俗称“七姐妹”。出站不久,我们见到了”七姐妹“之一的列宁格勒饭店。
 来到莫斯科,第一个任务是去吃晚饭。莫斯科的交通状况远不如圣彼得堡,所以路虽然不是很远,但还是走了半个多小时。
 在莫斯科,中餐厅的数量不是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经常在相同的餐厅里吃饭。这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家餐厅,三位伟人像高高在上,俗称“三巨头”。
 这里的菜味道尚可,但莫斯科的气温还是让我们这些从圣彼得堡过来的人不怎么适应,感觉至少高了五度。接我们的大巴看上去挺不错,但空调却不给力。我们吃饭的时候,这辆车的后盖一直敞开着。司机似乎也有一些不好意思,用手套遮住了车牌。坐在车里,感觉到无比燥热。导游告诉我们,已经向上反映了,明天会给我们换一辆车。
 上车后,我们断断续续走了五十分钟到达宾馆。
 这里的房间面积不小,卫生条件还算不错。
 稍事休息,我们步行十分钟去附近的超市采购食品。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买来了蛋糕、冰淇淋和俄罗斯的特色饮料——格瓦斯,配上从国内带来的各色零食,又来了一顿。但愿李超能够记住我和儿子陪她一起度过的这个四十岁生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是白天我们在圣彼得堡买到的冰箱贴,非常漂亮!
第四天  莫斯科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从圣彼得堡“转战”莫斯科,连续几天的奔波使大家精疲力尽。由于今天的主要活动地点都在莫斯科市内,所以导游安排的出发时间比较晚,大家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酒店待到九点半。
 八点半,我们去餐厅吃早饭,却发现这家四星级宾馆的早餐竟然还不及圣彼得堡那家三星级宾馆。找了一大圈,只找到几样可吃的东西。
 按照计划,我们今天的行程是先去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参观。上车后,导游说由于有活动,红场临时封闭了,所以我们只能把后面的行程往前提,下午看情况再定。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麻雀山观景台。
 在这里,没有什么可讲解的,导游只给大家规定了集合时间和地点就解散了。由于高度不够,在观景台上其实看不到太多美景,只能远远望见一些不知所以的建筑。
 一对新人来到这里拍摄婚纱照,新娘子非常漂亮。
 几个当地人穿着俄罗斯传统服饰到处找人拍照挣钱。
 由于生意不佳,这位和一旁无事可做的某团队导游聊了起来。
 一旁的小摊生意一般,偶尔过来几个人问价,一转眼又离开了,半天也没有开张。
 马路对面的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历史超过二百五十年,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准高而享誉世界。莫斯科大学现有二十三个系,开设四十四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一百八十个研究生专业方向,三万多名学生。在学校的教授和毕业生中,有十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科学家。在世界著名大学排行榜中,莫斯科大学多次栖身前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围建造了被称为'七姐妹"的七座建筑。其中,最高、最漂亮的就是莫斯科大学,也是当年欧洲最高的建筑。
 莫斯科大学的主楼中心塔高二百四十米,共三十六层,走廊总长达三十三千米,包含五千多个房间。水池两侧的林荫道旁,是诺贝尔奖得主们的雕像。
 下一站,是莫斯科的凯旋门和胜利广场。
 在莫斯科,有一座凯旋门几乎和法国巴黎那座著名的凯旋门一模一样,只是略小一些。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座凯旋门居然是为了纪念同一次战争而建立的。
 1812年,拿破仑率领六十四万大军攻进莫斯科,并放火烧毁了城市,他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而当时,莫斯科军民在拿破伦抵达前早已实施了坚壁清野政策。所以,尽管拿破仑大军来势汹汹,却什么也没有得到。班师回朝的时候,拿破仑的部队频频遭遇狙击,加之天寒地冻、粮草不继,伤亡惨重,莫斯科人当然也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于是,就有了这两座凯旋门。其实,这是当事双方对历史常有的立场。
 地下通道内,一个小伙子默默地拉着小提琴。也许他并不缺钱,只是为了享受音乐。在他脚下,没有敞开的琴袋,也没有小碗。
 我们一家三口在莫斯科的这座凯旋门前合影留念。回想上次在巴黎戴高乐广场中间的凯旋门前照相,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胜利广场。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995年5月,俄罗斯人在莫斯科建成了占地面积为一百三十五万平方米的胜利广场。
 广场最东面,是一战胜利纪念碑和雕塑。
 西面,是高达141.8米的胜利女神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馆西侧,据说有露天展示的大炮、坦克、飞机和舰艇,可惜由于时间太紧,我们没有看到。纪念碑顶,雕刻的是高举月桂花环的胜利女神。碑体的高度象征着人们在卫国战争期间经历的1418个不眠的日夜。碑体下部,是俄罗斯勇士格奥尔基持长矛英勇刺杀毒蛇的雕像。纪念碑下的五层台阶象征着为期五年的艰苦战争,前面是战争开始的时间,1941年。
 广场南面,是常胜圣格奥尔基大教堂。
 教堂东面,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儿童游乐场。
 中午,我们来到了一家新开的饭店。这家饭店挺厚道,竟先后上了十个菜,包括糖醋排骨、咖喱鸡、红烧鱼、西红柿炒鸡蛋、拌海带丝、黄瓜拌腐竹、清炒西葫芦、炒豆腐、炒油菜和回锅肉。最后,又端上来十块西瓜,大家都很满意。
 下午,我们首先来到了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这里,到处是鲜花、雕塑和纪念碑。
 在亚历山大花园里,有一排十二座石碑,下面存放着从卫国战争期间十二座英雄城市收集来的泥土,包括: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敖德萨、刻赤、新罗西斯科、摩尔曼斯克、布列斯特要塞、图拉及斯摩棱斯克。每块石碑上,都刻着城市的名字和金星勋章图案。
 这里,最著名地方是为纪念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无名英雄而建造的无名烈士墓。墓中,是一名在莫斯科郊外克留科沃村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的骨灰。1966年,即希特勒军队在莫斯科郊外惨败二十五周年之际,这名士兵的骨灰被迁至克里姆林宫红墙外。
 在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放置着士兵头盔、桂枝和战旗的雕塑。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墓碑前,在一颗铜制五星中央,燃烧着象征光荣与胜利的长明火。陵墓两侧,各有一座玻璃岗亭。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站着亭前,每小时换岗一次,这就是俄罗斯人人皆知的“全国第一岗”。
 每年5月9日“胜利日”时,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们会穿着当年的军服,戴上勋章,在长明火前肃立,表达哀思。外国代表团来访时,也要前来瞻仰无名烈士墓并敬献花圈。许多莫斯科人结婚时也会来到这里,向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献上美丽的鲜花。我们到达这里时,遇见几对新人在这里拍照。望着在纪念碑前默默伫立的他们,游人们纷纷举起了相机。
 亚历山大花园林木茂盛,是莫斯科人休息和游玩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
 接下来,该去参观克里姆林宫了。闻名世界的克里姆林宫曾经是沙皇的宫殿,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现在,这里是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
 在俄语里,“克里姆林”的意思为“内城”。始建于1156年的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最中心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大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为27.5万平方米。克里姆林宫围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参差错落地分布着十九座塔楼,加上平顶的库塔菲娅塔楼,正好二十座。在五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上,装有内置五千瓦功率照明灯的红宝石五角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红星闪闪,分外耀眼。
 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库塔菲娅塔楼下,这里是游览克里姆林宫的入口。库塔菲娅塔楼没有高耸的尖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层多格、红白相间的塔顶,非常别致。
 安检之后,穿过库塔菲娅塔楼,踏着特洛伊桥古老的青石板路,迎面见到的就是著名的圣三一塔楼。圣三一塔楼也称特洛伊茨克塔楼,高八十米,是克里姆林宫红色围墙中最高的一座塔楼。
 穿过圣三一塔楼前行,左手是一座黄白相间的二层建筑,前面摆放的许多大炮。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型的武器库。1720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为博物馆。馆内,藏有历代沙皇使用过的物品、奇珍异宝、美术工艺品及各式战利品,包括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镶满宝石的餐具等,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二十六千克黄金。这些艺术珍品曾长期为历代沙皇私人所有,直到十月革命之后,才开始对公众开放。由于时间有限,一般跟团游都不包含这里的入内参观。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馆外所有炮口的方向都是一致的,据说指向法国。
 右侧的白色建筑是赫鲁晓夫时期的大礼堂,也称杜马大厦,设有六千个座位。这里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场所,也是普通市民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观看时装表演的地方。2013年6月6日,普京夫妇在这里一起看完芭蕾舞演出后,向媒体公开宣布离婚。
 前行右侧,是一座黄白相间的三层办公楼,普京的办公室就坐落在这里。
 站在路边,可以眺望气势非凡的救世主塔楼。七十一米的救世主塔楼在克宫塔楼高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后面墙外,是美丽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一众“洋葱头”。
 欣赏完一排小炮,我们见到了克里姆林宫中著名的“炮王”。
 这门制造于1586年、重达四十吨的大炮炮口直径达0.92米,炮前陈列着四个堆在一起的球形炮弹,每个炮弹重两吨。炮架上,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一只怒吼的雄狮双目圆睁,尤为显眼。据说由于这座“炮王”的重量实在太大,所以从未被使用过,完全成为了摆设,供游人参观、欣赏。
 距离“炮王”不远,是这里的“钟王”,也是一座“不幸”的大钟。
 铸成于1735年11月20日的大钟高度和直径均为六米左右,重约二百吨,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包括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像及五幅神像。之所以被称为“不幸”,是因为在“钟王”刚刚浇注完成时,恰逢车间失火。救火者将凉水泼到钟上灭火,炽热的“钟王”不堪忍受,迸裂出一块巨大的碎片。于是,再也无法敲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掉下来的这一大块高约两米,宽度方向可以靠上三四个人。在《美国百科全书》中,将这座“钟王”称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我国永乐大钟的体积不到这个“钟王”的四分之一大,但由于能够敲响,所以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钟“。
 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央教堂广场上,共有五座教堂和一座钟楼。十二使徒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在十七世纪最重要的增建工程,是克里姆林宫主教官邸的一部分。
 圣母升天大教堂雄伟而壮观,是皇帝加冕的地方。几百年以来,它被视为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
 天使报喜教堂共有九个金色“洋葱头”顶,魅力非凡,是沙皇受洗礼和举行婚礼的地方。
 圣弥额尔教堂是俄罗斯历代帝王的安葬地。
 这座比较靠后的教堂叫做圣母法衣存放教堂,面积并不小,但不知为什么,很少有人在游记里提到。
 伊凡大帝钟楼由意大利建筑师弗里亚茨因设计,建于1505~1508年,高八十一米,是当时莫斯科的最高建筑。伊凡大帝钟楼呈八面棱形结构,每个棱面的窗口都安装着自鸣钟,整座钟楼共有二十一座大钟,三十多座小钟。
 离开教堂广场,导游带着我们穿越一条林间小径。下面,是普京直升飞机的起落地。‍‍
 由于时间尚早,我们得到了四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由于大家都逛得比较疲惫,所以都三三两两地坐在树荫下欣赏花坛里的美景。
 出门的时候,铭铭抽空做了一回“托塔天王”。
 来到红墙外面,见到威风凛凛的卫士,大家纷纷上前合影。小伙子见怪不怪,站得笔直,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从克里姆林宫的救世主塔楼出来,对面就是入围世界十大最美教堂排行榜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伊凡大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建造的,后因曾有一个名为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并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教堂中间的最高处,是一个带有尖顶的金色“洋葱头”,周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八个具有不同花纹和色彩的“洋葱头”,鲜艳夺目,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之所以修建八个塔楼,传说是因为俄罗斯军队曾在战争中得到过八位圣人的帮助。中间最高的塔楼则象征着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堂建造完成后,伊凡大帝很满意。为了确保建筑师不去其它地方重新建设这么美丽的建筑,他命人刺瞎了他们的双眼。
  参观克里姆林宫的人很多。出门之后,很多人见到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会立即停步拍摄。如果不想让更多人出现在你的照片里,必须另辟蹊径,找到更好的拍摄地点。推荐多走几步,到教堂正对面克宫红墙外的高坡上去拍,一来角度绝佳,二来人少,三是可以事先解决“生理问题”,拍起来更加毫无顾忌。
 集合后,我们穿过了一个地下通道,到对面的街里去等车。在地下通道内,一个街头艺术家摆摊销售自己创作的莫斯科风景画。其中,以描绘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水粉画居多。铭铭站在摊前左看右看,舍不得走。当时,我们考虑如果挑一张买下来,必定会耽误一些时间。再者,单单一幅画,着实不太好拿。还有,就是即使带回家,也没有地方挂。我答应回家给他画一幅,才总算把他拉走。
 我们站在街口等车。几分钟后,一辆加长版的婚车招摇过市,煞是惹眼。
 几分钟后,远远望见我们的大巴开了过来。拐最后一个弯的时候,一辆小车突然撞了上去。虽然不是很重,但两辆车确确实实顶上了。俄罗斯人的性格和国人区别很大。眼见一起“兑車”事件发生,却几乎没有人围过去看热闹。双方当事人下车后,首先看了车,接着不知说了些什么就完事了。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没有等警察,没有争吵,直接走人,太潇洒了!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参观莫斯科最大的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高103米,是莫斯科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原来是为了纪念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而建的,1831年完成设计,八年后奠基,1887年投入使用。十月革命后,莫斯科市政府于1931年炸掉了这座珍贵的古建筑,打算在原地造二百余米高的苏维埃宫,仅顶上的列宁塑像就达四十多米高。地基完成后,人们发现由于地处河边,这里时常发生渗水现象,于是只好改变初衷,将这里建成了露天游泳池。不知何故,成为泳池后,这里居然连续出现淹死人的现象。1994年,莫斯科市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六年时间、三亿美元,历史回到了七十年前。
  进入教堂内部,我们发现这里有活动不便打扰。加上没有人解说,什么也不了解,所以只能匆匆逛上一圈,就出去回到了车上。
 今天吃晚饭的地方位于这座圆形建筑的二层,不知道这里原来是干什么用的。
 爬上二楼平台,对面的莫斯科大清真寺格外漂亮。这是莫斯科最大的清真寺,2015年9月23日重新开放时,总统普京亲自到场。
 走进这家开在莫斯科的天府餐厅,总体感觉挺不错的,只是桌上依然没有转盘。
 上菜了,包括猪耳朵拌黄瓜、拌粉丝、土豆炖肉、尖椒炒鸡丁、清炒西葫芦、木耳粉皮炒圆白菜、炒扁豆和清炒圆白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服务台有冰块提供。我们一桌先后到那里要了好几碗冰块,端上桌来,几乎立即一扫而空,居然比饭菜还受欢迎。
 饭后,大家乘车回到了宾馆。
 第五天  莫斯科—谢尔盖耶夫镇—莫斯科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在莫斯科周边,有一系列历史悠久的小城。一座座小城镇和莫斯科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环线,人们称之为“金环小镇”。在诸多金环小镇中,位于莫斯科东北七十多公里处的谢尔盖耶夫镇是最著名的一个,这里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如画的风景,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早上,我们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背包,到餐厅去吃早饭。由于昨天早上已经在这里吃过,所以我们对餐厅的布局和食品摆放的位置都很熟悉,很快取到了食物。尽管种类不是很丰富,但营养够了。
 饭罢,说好八点一刻来接我们的车却迟迟未到。大家在大厅里三三两两地聊天、看手机,直到将近九点的时候,才见到了姗姗来迟的大巴。无奈的司机通过导游告诉我们,他遇到了查车的,所以来晚了。
在俄罗斯,许多学者认为:“俄罗斯的历史有一半是与东正教有关的”。我们今天要去的谢尔盖耶夫镇,是莫斯科郊区的“教堂城”,也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犹如天主教中的梵蒂冈。而谢尔盖耶夫本人,则相当于我国的孔子。
 一路上,风景相当不错。
 我们于十点二十来到了谢尔盖耶夫镇。远远望去,只见圣三一修道院前的高岗上站了很多人。看来,许多团队都比我们到得早。由于许多团友想去方便,所以我们只好东游西逛地拍照。
 这里,成群的鸽子自由自在地觅食、散步。
 路边,一座砖红色的建筑格外漂亮。据说这里是当年的镇政府所在地,现在是旅游中心。
 在圣三一修道院的绿顶白墙外面,谢尔盖耶夫雕像静静地矗立着,脚下摆放着信徒们敬献的鲜花。
 资料介绍,1337年,一位名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侣来到这里建造了一座小教堂,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倡导集体住宿和修行。随着追随他的修行者越来越多,这里逐渐发展成了俄罗斯最大和最富有的修道院。‍
 排队安检后,我们进入了圣三一修道院的大门。门廊里,到处是东正教故事的壁画。
 进入圣三一修道院后,导游简单讲了讲,约定好集合时间、地点,大家就开始自由活动了。这座金顶的白石建筑是院里最著名的圣三一教堂。门前,想要入内参观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
 圣三一教堂是修道院中最早的一座,由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修建,原为木质结构,十七世纪时被改成了现在的白石教堂,圣谢尔盖的棺木就安置在其中。
 高达八十八米的五层钟塔建于1741~1769年,是修道院里最高的建筑。钟塔内部,曾有四十二口吊钟。目前存有二十多口。
 杜霍夫斯基教堂有上下两层,上层是观景台, 下层是钟楼,建于1477年。
 位于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伊凡四世1585年下令建造的,形状与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很像,但只有中间的“洋葱头”保持了金色,周边的四个呈天蓝色,上面分布着金色的星星。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前方,是圣水塔和圣水亭。这里的圣水在俄罗斯闻名遐迩,许多人排队取水饮用或洗脸祈福。据说,在这座“圣水亭”前饮用圣水是每一位东正教徒的终身愿望。
 圣三一修道院的面积不是很大。一个半小时,不排队入内参观的话,时间足够了。想要入内细看,则根本来不及。当然,对于像我们这样对东正教没有什么研究,只是简单参观一下的人来说,还是对这里的建筑更感兴趣一些。这是进口门处的圣约翰门楼。
 这里,曾经有一座比较老的食堂。十七世纪末,随着修士人数的不断增多,彼得一世下令重新修建一座新餐厅,命名为“莫斯科之楼”。
 莫斯科之楼属于巴洛克风格,长八十五米,建于1682~1692年,是举行隆重宴会的场所。
 这座小屋不知有什么历史,开着门,里面却没有人。
 后面位置稍远一些的地方,还有几座造型优美的建筑,隐隐露出了颜色各异的尖顶。
‍‍ 走过去细看,这是建于1748年的斯摩棱斯克教堂。
‍‍ 这一座不知什么来历。
 还有一座建筑在后院,很长,有着和“莫斯科之楼”类似的装饰。
 想要方便的朋友要留意了,这边的洗手间不算小,但没有明显标记。从大门看,一点也看不出用途。具体位置,在进门后右手边的大门里。
 午餐时间到,导游带领我们去品尝“俄罗斯餐”,就是之前那栋很长的建筑。
 来到餐厅宽敞的楼上,我们分坐在几个长桌边。这次的所谓“俄罗斯餐”,其实属于很简单的那种,一点也不正宗。
 首先,服务员端上来两小筐面包,其中一个小筐装着面包片,另一个小筐里是小圆面包,数量和人数相等。也许大家都饿了,见其他东西都没上,有纷纷开始吃起了面包。小圆面包挺好吃,里面是有果酱的。过了一小会儿,服务员给每人上了一盘土豆、青豆和胡萝卜丝沙拉,相当没滋没味。接着,上来一小盆面条汤,基本是每人一盘的量,挺稀,但味道尚可。五分钟后,我们每人得到一盘半生不熟的米饭配不是很热的两块炸鸡排。
 最后,服务员微笑着端上了红茶。等了一会儿,只见服务员上前续杯,却不见记忆中的甜点。十八年前,我在俄罗斯生活过一周,虽然那地方属于远东,但正宗的俄罗斯餐却天天都会吃。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俄餐中最后的甜点还是令人印象深刻。这时,我突然反应过来,想到了那个一开始就吃掉了的果酱夹心小面包。原来,它的真正“身份”竟然是餐后甜点。是它隐藏的太深还是上得太早了呢?
 餐后,我们一起下楼,准备乘车返回莫斯科。路旁花坛里,是五颜六色美丽的鲜花。
 出门的时候,大门前冷清了许多。几乎所有团队都是上午来到这里,午餐后就匆匆离开了。
 谢尔盖耶夫镇不大,但在俄罗斯却非常出名。这里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宗教中心,还是著名的俄罗斯套娃的原产地。也许因为行程里没有安排的缘故吧,亦或是怕背上增加购物点的骂名,导游没有带我们去逛这里著名的工艺品集市,而是直接上车返回了莫斯科。
 回程的路上,团友们纷纷打起了瞌睡。窗外,不时变换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我无心睡眠。辽阔的牧场,清澈的湖水,大片大片的白桦林,各式各样的别墅和小木屋,令人目不暇接。车行一个半小时,我们到达此行唯一的购物店去看珠宝。
 这家店面积不是很大,洗手间就更小了,许多人在一边排队。在团友们当中,部分人来到柜台前欣赏那些璀璨的首饰,一些人开始询价,更多人无聊地坐在一旁聊天。这里的俄罗斯人挺厚道,商店里居然设置了一个小小的休息区,无论你买与不买,没有人强求。
 从谢镇回来,由于时间还很早,导游安排我们游览莫斯科段的第一个自费项目——地铁。
 来俄罗斯旅游之前,我发现许多人的游记里都有对莫斯科地铁的描述,也知道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的美称。
 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如今,莫斯科地铁共有十二条线,全长约二百八十公里,担负着全市客运量的45%,每天运送乘客达九百多万人次。莫斯科的每座地铁站均出自国内名家之手,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各个车站里,铺着来自乌拉尔山、阿尔泰、中亚、高加索及乌克兰等二十多种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及站台顶部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各站还分别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命名,每一座车站都仿佛一座博物馆。
 从大巴车上下来,我们首先见到一座马克思雕像。
 街心花园里,有几座小卖店,但生意一般。
 路边的露天咖啡店里,人们三三两两地小聚,享受着悠闲的午间时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革命广场站。
 进站的时候,导游站在一旁刷卡,我们一个个顺序而入。
 莫斯科地铁的深度大多在五十米以下。乘坐电梯进站时,多数人都会自觉地站在右侧,空出左侧的通道,让有急事的乘客能够快速通过。
 站台里,有许多拱形门洞。每个门洞里,有一左一右两座雕塑。这些以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的雕塑和真人大小相当。在这里,有冲锋陷阵的苏联红军、站岗值勤的哨兵,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定格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使人心潮澎湃。
  在所有雕塑中,有四座里面有狗,几乎每只狗的鼻子都是亮闪闪的。据说摸了狗的鼻子考试能够顺利通过,摸了鸡和枪杆也是能够交到好运的。于是,这里各个雕塑的这些地方都被摸得锃光瓦亮了。
 参观结束,我们来到车站里的另一个站台去乘车。
 列车进站了,团友们陆续进入车厢。也许是星期天的缘故吧,车厢里人不是很多。许多男士都很绅士,即使座位空出来也不坐,自觉侧身让更需要的人去坐。车厢里,静得出奇,几乎没有人相互交谈,也没有人自顾自地吃零食,更多人选择默默地看书。2014年11月5日,莫斯科地铁开放了俄罗斯经典文学虚拟图书馆,免费向乘客提供一百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坐在车上,乘客只需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编码,就可以浏览图书馆的虚拟书架,免费下载包括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诸多名家的小说和作品。除此之外,所有莫斯科地铁车厢还提供免费WiFi。
 我们坐了两站,在莫斯科名气最大的“马雅可夫斯基”站下了车。
 车站采用当时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造,前卫的设计理念融入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别有一番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大厅两侧,每座大理石拱门都镶着不锈钢条。一盏盏照明灯围成圆形嵌在穹顶。地面中央的红色大理石通道宛若一条红色的地毯,欢迎着每一位乘客。
 天花板上,圆形灯饰里镶嵌了三十一幅苏联著名画家杰伊涅卡的马赛克壁画。
 1938年,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车站的设计方案在纽约国际展上获得大奖,使该站成为了世界级的地铁名站。
结束了这一站的参观,我们又到对面坐车回到了革命广场站。在莫斯科地铁的一百七十一座车站中,每一站都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著名车站更是不胜枚举。如果有充裕的时间,真的很想在这些凝聚着俄罗斯人民智慧的地铁站中多看看、多转转。
 来到地面,街边的小舞台上开始表演了。
 花园里,环境不错,但游人并不多。
 一只“大鹰”在一个台子前东游西逛,任由你摆姿势、照相,不收一分钱。和国内某些地方或某些人相比,厚道太多了。
 后面,有几个小型儿童娱乐设施,供孩子们玩耍。
 马路边,漂亮的双层观光旅游巴士进站了。远远望去,车上的人不少。
 今天的晚餐和昨晚是同一家餐厅,八个菜重了五个。饭后,我们不看马戏的和看马戏的兵分两路,分别和另一个团队的人拼车,于晚七点回到了宾馆。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到超市买了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该开始采购回去的物品了。
 第六天  莫斯科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今天早上,下起了小雨。望着窗外的天,想着今天即将要去的几个户外景点,顿感心情灰暗了起来。
 九点钟,我们上车出发。一路上,大巴走走停停,很不顺畅。到达红场的时候,已经接近十点半了。尽管雨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但红场旁那些迷人的建筑还是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红场原名“托尔格”,意思为“集市”。1662年,这里改称为“红场”。在俄语中,“红色”有“美丽”的意思。在莫斯科,这座“美丽的广场”不仅承担着沙俄帝国的各种庆典仪式和沙皇加冕等任务,还成为了大阅兵的广场。如今,红场是俄罗斯的标志,更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在国际上,红场的知名度远大于天安门广场,但面积却只有 9.1万平方米,仅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
 红场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长700米、宽130米。在广场南侧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矗立着俄罗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在教堂前面靠西的地方,是1818年落成的俄罗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雕像。1612年,商人米宁和贵族波扎尔斯基率领他们组织的义勇军打败了波兰侵略者,解放了莫斯科。
 靠东的圆形白色平台叫做“宣谕台”,俗称断头台,建于1547年,是沙皇发布诏书和宣读文告的地方,后来又成了刽子手行极刑的地方。行刑之前,首先在台上宣读处死令和犯人罪状,之后在台下行刑。
 红场的地面全部由灰黑色的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由于地基深、承重强,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能够承受阅兵仪式中重型坦克的碾压。东面,是建成于1893年,由波梅兰兹夫设计的古姆国立百货商场,是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
 红场西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红黑相间的建筑是列宁墓。1924 年1月27日建成之初,列宁墓采用的是木质结构。1930 年,列宁墓改用花岗岩石和大理石重新建造。
 列宁墓一半在地下,另一半在地面上。体表是阶梯状的三个立方体,内部容积为两千四百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六十吨。
  列宁墓免费参观,开放时间为周三、周四10:00~11:00;周六13:00~14:00。
 在列宁墓后面,有十二个半身塑像,下面是他们的墓碑。按照去世时间排列,包括斯维尔德洛夫、伏龙芝、捷尔任斯基、加里宁、日丹诺夫、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布琼尼、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红场北面的三层红色建筑是建于1873年的历史博物馆,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里面收藏有四百五十万件展品。
 历史博物馆旁边是复活门,东侧是建于十七世纪的喀山教堂。
 眼见雨越下越大,我们躲进了被美丽花坛和漂亮座椅围绕着的古姆商场。
 古姆商场里,人不是很多。徜徉在这个极具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花园”里,我们为一个个精致的细节赞叹不已!
 长长的通道中,鲜花盛开。
 商场里,布景非常漂亮。
 当你逛累了,可以坐在二楼花坛间随处可见的漂亮长椅或长凳上,欣赏周围的装饰艺术。
 来到古姆商场,必须尝一下这里最著名的冰淇淋。50卢布一个,多种口味,排队的人从来不断。
 站在二楼环顾商场一层,每一条通道都各有特色。
 这里的座椅和长凳充满了童趣。
 在长凳面上,斑斓的色彩之间,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美好!
 集合时间快要到了,我们缓步走向目的地。外面,雨基本停了。空地上,一群鸽子无拘无束地嬉戏。
  中午,我们在一家半地下的餐厅里用餐。
 这一顿的菜包括土豆炖鸡块、西红柿炒鸡蛋、拌海带丝、番茄菜花、红烧排骨、红烧鱼、清炒西葫芦和白菜丸子。虽然味道一般,也没有水果,但餐桌上居然出现了转盘。这些天以来,每到吃饭的时候,我们总要把每个菜推来换去,非常麻烦。
 从餐厅出来,对面不远处又是一座斯大林式建筑。看形态,应该是“七姐妹”中的劳动模范公寓吧!
 下午,我们去参观自费景点——新圣女公墓。出发之前,我在许多人的游记里见到过这里的介绍,也知道这是莫斯科必去的景点之一,所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始建于十六世纪。起初,这里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们的葬身之地,包括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等,有些中国人干脆把它叫做“俄罗斯的公主坟”。到了十九世纪,新圣女公墓逐渐成为俄罗斯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
 位于莫斯科城西南部的新圣女公墓占地7.5公顷,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这里,埋葬着2.6万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独具特色的墓碑仿佛历史的一页,形成了俄罗斯特有的墓园文化。这里,几乎陈列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同时也是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 
 中途,导游安排不参加这个项目的几位团友在一个小公园下了车。很快,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走进墓园左转,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叶利钦墓前。叶利钦是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在他手中解体。叶利钦的墓碑酷似一面飘扬着的俄罗斯国旗,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在墓碑右侧的石砖上,镶嵌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
 在叶利钦墓对面,有一大块空地,据说是留给普京的。
 前行不远,是苏联唯一一位总统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墓。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赖莎敢于冲破苏共首脑夫人不能抛头露面的禁锢,与丈夫一起共赴政治激流,赢得了西方世界和俄罗斯人民的尊重。深爱妻子的戈尔巴乔夫特地在旁边空出来的地方为自己留出了位置。墓碑的雕像是按照戈尔巴乔娃大学时的一张照片雕刻的,将她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
 前面,是曾任俄罗斯驻德涅斯特河沿岸第十四集团军司令的列别德之墓。列别德是普京在克格勃时的同事,后任克格勃最高领导人。当年,列别德曾是普京竞选总统时最强有力的对手。选举前一天,在与普京深谈几个小时之后,他放弃了总统竞选。后来,列别德因飞机失事去世。
 下面这个墓碑,是一次空难的纪念。
 图波列夫是图154飞机的设计者。在那个物质和知识极度匮乏的年代,他独立完成了整个图154飞机的全部设计工作。即便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一个人独自完成一整架飞机的全部设计工作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在这座公墓里,埋着三个中国人,分别是王明和他的妻子、女儿。有过苏联留学经历的王明曾担任中共高级领导,犯过左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危害。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莫斯科逝世。他的碑文是:王明同志 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在王明墓对面,是其夫人孟庆树及女儿王芳的墓碑。据说王明夫妻生前关系不好,孟庆树去世后,不愿和王明葬在一起,就葬在了对面。
 这里,到处是形形色色的墓碑。我们不知道它们主人的生平,但能够在这里享有一席之地,生前必定做出了了不起的业绩。
 这一位,是苏维埃空战之父波克雷什金。在卫国战争的四年时间里,波克雷什金参加空战一百五十六次,击落敌机五十九架。当时,只要他的飞机起飞,德国人就开始在无线通话机中互相提醒:“小心,波克雷什金在空中!”他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按照他的地位和职务,苏共中央决定把他的骨灰保存在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下。他的夫人玛丽亚说,波克雷什金希望和自己的众多战友们在一起。几经讨论之后,这位英雄的骨灰终于得以和战友们团聚。
 转过一个弯,我们来到了赫鲁晓夫墓前。
 1971年9月1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世。作为前苏联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的遗体本该被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下。但是,由于赫鲁晓夫非常反感斯大林,不愿和他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后一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立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这里。在苏联历任最高领导人中,唯独赫鲁晓夫没有被葬在红场。赫鲁晓夫去世后,其家人请赫鲁晓夫生前曾多次公开批判过的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其雕刻墓碑。当时,整个俄罗斯都在关注这位曾与赫鲁晓夫势不两立的艺术家究竟会为他的对手雕刻一尊怎样的塑像。
 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花岗石交叉在一起,似乎象征着他”功过相抵“的一生。夹在黑白几何体中间的赫鲁晓夫从花岗石中探出头来,紧盯着来往的后人,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墓园的院墙上,也排布着许多人的名牌。也许,他们的贡献相对小一些吧! 
 在一墙之隔的另一个院子里,导游小宋指着下图中最高的墓碑介绍说,那一位,是前苏联著名的电台播音员列维坦。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的命令、指示、演说及苏联情报局的重要战报大多由他播出,他的声音鼓舞了无数苏联士兵,令德国人闻风丧胆。在德军拟定的十三人黑名单中,列维坦仅次于斯大林,排名第二。
 接着,我们又见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墓碑。
 墙上的墓碑虽然小,但并不缺少鲜花。
 坦克炮设计师拉夫里洛维奇设计的穿甲炮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他的墓碑被设计成一块100毫米厚弯曲钢板的形状,上面还有三个穿透的弹孔。
 抱着孩子的墓碑属于俄罗斯最伟大的妇产科医生、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别尔希阿尼诺夫•列昴尼德•谢梅科维奇。二战之后,俄罗斯伤亡惨重,人口急剧下降。他提出了鼓励多生多育的国略,建议国家奖励“英雄母亲”,以大幅提高人口数量。他医术高超,为俄罗斯迎来了数不清的新生命。
 走过几个通道,我们又见到了一位名人。
 歌唱家夏里亚宾天生一副好嗓子,被誉为世界低音歌王。提起他,人们的耳际总会响起那支深沉、悲壮的《伏尔加船夫曲》,他用低沉的嗓音震撼了整个世界。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歌手,生前却一直受到国内激进分子的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甚至被剥夺了人民演员的荣誉称号。去世四十六年之后,这位不朽艺术家的遗骸终于从巴黎迁葬到这里,重回母亲的怀抱。
 当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小说中的原型卓娅、舒拉,以及这本小说的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也安葬在这里。当年,在执行任务时,18岁的卓娅不幸被捕。在德国军营里,她受尽折磨,却不肯吐露半点秘密。卓娅就义后,斯大林亲自下令:遇到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何官兵就地枪毙,绝不接受他们的投降。在卓娅之后,她的弟弟舒拉进入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他以指挥员的身份参战,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夕,他在攻打哥尼斯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了他们姐弟成长的过程,激励着千千万万热血青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今,这个英雄的家庭和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元帅将军们埋在了一起。
 卓娅的塑像再现了她临刑前的真实情景。
  对面,是舒拉和他们母亲的墓碑。
 葛罗米柯是俄罗斯政坛上的不倒翁,他是担任苏联外交部长二十七年的五朝元老,历经无数云谲波诡的政治风浪,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尽忠尽职,在世界舞台上奸诈狡猾,有着过人的政治智慧。
 仔细看,左侧的脸是突出的,右侧是凹下去的。阴阳脸的雕塑完美地刻画了葛罗米柯的性格特点。
 继续前行,我们又见到许多特色鲜明的墓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和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塑造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刻。墓碑下面,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斯大林的第二任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是其老战友阿利卢耶夫的女儿。她随斯大林上过前线,在列宁的办公室当过秘书,后来进入工业学院学习化学纤维工艺。娜杰日达在政见上与斯大林有异,于193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十五周年之际非正常死亡,享年三十一岁。她的死,是当时的一个谜。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俄国散文之父果戈理墓前。
 果戈理只活了四十三岁,其代表作包括《死魂灵》、《钦差大臣》等。果戈理在世时,曾再三恳求后人不要为他竖立墓碑,好让他与大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后人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不但隆重安葬了他,还为其修建了一个墓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将果戈理的遗骸迁入新圣女公墓。在这次迁移过程当中,人们惊讶地发现,果戈理的头骨居然不翼而飞了。
 果戈理墓对面,是十九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契诃夫之墓。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俄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珍品。幽默的契诃夫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你应当高兴地说,挺好,多亏这根刺没扎在眼睛里……
 我们在墓园中转来转去,流连在这雕塑艺术的世界里。
 这一座,是将俄罗斯民族舞推广到世界的马伊耶夫墓。墓碑上雕塑的不是马伊耶夫本人,而是他舞蹈中的人物。
 在新圣女公墓的万千墓碑中,有许许多多是牺牲在战争中的英烈。他们也许算不上是名人,但把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下面这一幅,是莫斯科保卫战三英雄的墓碑,他们是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和潘菲洛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少将。
 前面,莫斯科大马戏的创始人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静静地坐在一片松林中。他最忠实的朋友,那只聪明的狗据说是和他同一天死亡的。这是心灵交融的结果,比人和人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
 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的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她优美的舞姿永远的留在了像幕布一样的碑刻上,让世人无法忘记。诗人艾青曾描写她的舞姿: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
 乌兰诺娃的墓碑旁边,是俄罗斯著名歌唱家柳德米拉•泽金娜的墓碑。
 在墓园里,很多墓碑都很漂亮。我们跟着导游一路前行,边走边照。
 新圣女公墓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人们在这里寻找着影响俄罗斯、甚至整个世界的伟人们的足迹,倾听着他们的传奇故事。当前,新圣女公墓面临着巨大危机。这里的土地接近饱和,已经没有更多地方埋葬新去世的名人了。现在,许多俄罗斯富人都想通过捐款的方式使自己将来能够埋在这里,这种想法几乎遭到了全体国民的反对,俄罗斯人是不允许金钱玷污这块圣地的。在他们心目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读解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一个小时匆匆而过,我们不得不离开。尽管这里的名人们和我关系不大,但有机会欣赏这部精美的俄罗斯历史画卷还是非常震撼的。
 最后一个游览项目是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老阿尔布特大街上散步、采购纪念品。阿尔巴特大街是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紧邻莫斯科河,是莫斯科的象征和重要的发源地。五百年前,这里曾是阿拉伯商人聚集的闹市。在俄语中,“阿尔巴特”是“板车“的意思,因为这里的商人们经常用板车装载货物。
 这里,是普希金的故居。
 对面,是普希金夫妇的雕像。细心的人可以看出,普希金娜比普希金更高一些。事实上,普希金娜的身高是1米73,而普希金只有1米68。
 老阿尔巴特大街是莫斯科第二大纪念品销售地。在林林总总的小商铺中,出售着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
 在这里,我们购买了几个冰箱贴,还卖到了相当中意的手工套娃。
 阿尔巴特街分为新旧两部分。新阿尔巴特是一条繁华的商业大街,而老阿尔巴特大街则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众多文化名人的雕像,是莫斯科市井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里是大家驻足休闲的地方,独特的设计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街头,一家装饰新奇的餐厅别具特色。
 店员们扮成童话中的人物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前面,路很长,但我们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裕了,只好掉过头来往回走。
  过去,老阿尔巴特街曾经是画家、作家和音乐家们聚集的地方。如今,这里偶尔可以见到街头画家和艺术家的身影。
 靠近街口处的涂鸦墙斑斑驳驳,显露出岁月留下的痕迹。
 坐落在老阿尔巴特街口的外交部大楼也是斯大林”七姐妹“建筑之一,我们的上车地点就在她的下边。几天来,我们见到了”七姐妹“建筑中的四座。
 今天的晚饭依然在三巨头,看来莫斯科的中餐厅确实不是很多。这一次,凉菜是水煮花生和拍黄瓜;热菜有胡萝卜丝炒牛肚、葱头炒鸡蛋、土豆炖鸡、炝炒圆白菜、清蒸龙利鱼、清炒菜花、青椒炒豆皮和西红柿炒鸡蛋。这一次,桌子上有了转盘,难能可贵。
 回到宾馆,刚过晚七点。我和铭铭到超市采购了巧克力、果酱、糖和冰淇淋,把剩下的小面额卢布花了个干干净净。
 这是我们下午在老阿尔巴特大街买到的冰箱贴和套娃。在那边,卖套娃的地方很多。每个店里,套娃的种类和图案也非常丰富。在众多套娃中,我们一眼看中这一套。价格砍下来还算不错,颜色经典,线条也很流畅,我们都非常喜欢。套娃的价格有高有低,主要区别于工艺。手工制作的套娃最大的一个底部会有制作者的签名,这一种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大批量生产的套娃表面更为光滑平整,但底部没有任何标记,价格比较便宜。
 第七天  莫斯科—圣彼得堡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早上,我们三点多钟起床,四点出发赶往机场。由于太早,饭店的餐厅没有开,我们领到了每人一份的打包早餐。
 接近五点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机场。  
 进入候机大厅,我们得知飞机再次延迟了。至于究竟要等多长时间,恐怕连机场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只能坐等通知。不知不觉中,打包的早餐早已吃光了。
 地导小宋在帮我们领来每人四百卢布机场指定餐厅的消费券后,再也见不到了。大家拖着箱子找到了休息的位置,纷纷打起了瞌睡。
 过了一会儿,有团友开始去吃饭。之后,又陆续回来。我问了一下,他们说每人四百卢布差不太多,稍微加上几十卢布就可以吃得相当不错。
 将近十点的时候,我们一起去”MYMY“餐厅吃饭。我花光了一千二百卢布,买到的东西还真不少!
  ”MYMY“餐厅有个规定,就是只要在这里吃饭,孩子穿上袜子,就可以在专属的”翻斗乐“里玩上一个小时。铭铭进去后,先是画了一张画,然后开始登梯上高地玩了起来。
 下午,依然是长时间无聊的等待。行程即将结束,人们早已归心似箭,却也无可奈何。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终于传来飞机四点半起飞的消息。傍晚五点多,飞机起飞了。这时,距我们到达机场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个小时。如果早一点得到消息,我们何苦半夜出来,在机场等待那么长时间?俄罗斯的飞机延误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导游不在出发前最后确认一下航班的起飞时间呢?是没有这个规矩还是经验不足,亦或是怕耽误了自己的下班时间?我们不得而知。 
 飞机在接近晚七点时到达圣彼得堡。短短一个取行李的过程,居然用去了一个小时。
 此后,一系列的手续开始。过边检、安检,再次登机的时候,已经将近晚上十点了。
 一个小时后,飞机终于起飞了。
 第八天  圣彼得堡—北京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坐在维姆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主题词只有一个:无聊!因为这一次,连落后的个人娱乐设施都没有了。
起飞一小时后,我们得到了一份早饭。
 俄罗斯的空乘很机械。他们先送一趟水,半小时后送饭,再过半小时送下一趟水。由于水早就喝完了,这顿饭几乎所有人都是干着吃下去的。
 接下来,就只能睡觉了。由于时差关系,这一趟飞行,我们会”老“五个小时。
 北京时间十点多,也就是我们登机六个小时后,发午餐了。俄罗斯的空乘不给你选择的机会,发到什么算什么。好在我们是三个人,所以得到了两种。
 前面这一种的肉丸味道尚可,主食不知是什么,入口极为粗糙,估计喂给鸟都不吃。
 看看这份鸡肉面条,你能有食欲吗?
 北京时间十一点半,我们终于回到了首都机场。
 回到家,我找出在红场拍摄的照片,用大半天时间完成了对铭铭的承诺。画到下面的时候,由于比较急,也就没有开始那么仔细了。凑合着看,还算马马虎虎。
 回顾这次俄罗斯之旅,感慨颇多。第一,俄罗斯的景色比想象中美得多。无论各类建筑,还是自然风光,都非常值得称道。冬宫、夏宫花园、叶宫及花园、拉多加湖、涅瓦河、红场、克里姆林宫、谢尔盖耶夫镇,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教堂、广场,莫斯科地铁、新圣女公墓,静静的湖水、大片的白桦林,无不使人印象深刻。第二,俄罗斯人很慢。在这个国度里,几乎一切都在非常慢的节奏里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无论何时何地,急不急是你自己的事,反正他不急。事情要按规定办,必须循规蹈矩。第三,俄罗斯真的落后了。多年以前,苏联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建国初期,我们有许多方面都要向他们学习。当年父亲去那里留学也是这个原因。然而,几十年时间过去了,不发展就要落后。如今,那个曾经不可逾越的“老大哥”已经被我们超越,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当然,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有其辉煌的一面和许多高端、大气的建筑,但那些都是属于过去的。比如莫斯科地铁,很美、很有特色,但光鲜之下,却难掩技术上的落后。尼克说,普通俄罗斯人月收入大约折合三千到四千元人民币。多次去超市之后,我发现那里的物价并不低,很多东西甚至比德国还贵。每到一个景点,导游首先强调的是防小偷。一路上,我们一个小偷都没有遇上。难道,俄罗斯人真就那么缺钱吗?
 俄罗斯的古迹很多,所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对什么古迹进行修整。我们这一次,只有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克里姆林宫一两个不重要的塔楼在整修,算是比较幸运的了。之前见到一个网友游记中写道赶上谢镇的圣三一修道院在全面维修,所有建筑都被包上了,那些照片,实在“惨不忍睹”!
 喜欢圣彼得堡的凉爽宜人,还有那一天二十个小时的白夜。喜欢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尽管那些奇珍异宝并不属于我,但能够有缘欣赏,已经足够了。喜欢夏宫花园的喷泉世界和浓浓的绿。喜欢金碧辉煌的叶宫和优美的叶宫花园,还有那绿色丝带般的涅瓦河。
 喜欢莫斯科。它拥堵,也更热一些,但那厚重的历史感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红场、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学、二战胜利广场,尽管没有圣彼得堡的轻灵飘逸,但却体现出了另一种美。莫斯科的一座座地铁站犹如地下宫殿,令人赞叹。新圣女公墓用各具特色的雕塑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的历史画卷……
 喜欢谢尔盖耶夫小镇。那里是东正教的发源地,教堂很多、很美。
 喜欢俄罗斯人。尽管很慢,但他们朴实、直爽,不藏着掖着,做事有板有眼。也许很多人认为他们死板,但是,和什么事都想着走捷径的人相比,我更喜欢这种认真的人。
 不喜欢俄罗斯的航空公司。也许他们价格低廉,但实在太落后、太迟缓。那么长的行程,居然没有个人娱乐设施。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准点儿。
 结束了俄罗斯之行,总体感觉可以打85分。如果你想去俄罗斯,听我建议能够换一家航空公司的话,怎么也能达
到90到95分了。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俄罗斯,去过之后你应该能够体会到,那是你一生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

本游记著作权归@第一朝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